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截至今年4月底,中證指數公司累計發(fā)布ESG、社會責任、綠色主題等持續(xù)發(fā)展相關指數70條。其中,ESG指數包括滬深300、中證500、中證800的ESG基準、ESG領先和ESG...
近期,ESG(環(huán)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投資越來越趨于火熱,各類ESG指數宛如雨后春筍般涌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截至今年4月底,中證指數公司累計發(fā)布ESG、社會責任、綠色主題等持續(xù)發(fā)展相關指數70條。其中,ESG指數包括滬深300、中證500、中證800的ESG基準、ESG領先和ESG策略等指數。
“目前,眾多民營指數信息服務機構與券商正向我們積極推介不同主題策略的ESG指數?!币晃粐鴥却笮退侥紮C構ESG投資組合主管向記者透露。
在他看來,跟隨ESG指數投資具有兩大優(yōu)勢:一是中長期而言,由于ESG所囊括的上市公司因ESG效應能獲得更低的融資成本,相應來說利潤可能更高,業(yè)績表現往往高于基準指數;二是在股市回調期間,ESG指數權重股往往受到避險資金追捧,回撤值低于基準指數。
但他也承認,當前ESG指數的同質化程度相當高,無論是在權重股配置,還是個股占比方面,多數ESG指數都高度趨同,投資機構很難博取差異化的超額回報。
“我們對此做了研究,發(fā)現眾多ESG指數為了降低波動性,都在超配銀行股,導致其重倉股重疊性較高。此外,它們還喜歡重點配置新能源汽車、電力設備、低碳建筑、新材料等行業(yè)龍頭股,抱團取暖特征明顯,很難拉開收益差距?!鄙鲜龃笮退侥紮C構ESG投資組合主管指出。
記者注意到,部分指數信息服務機構正著手研發(fā)差異化的ESG指數。比如,近日上海華證指數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與上海財大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聯合發(fā)布國內首款氣候投融資ESG指數——華證-SIIF氣候投融資ESG指數。
“對于新面世的不同主題策略ESG指數,我們會先開展小規(guī)模的投資測試,一是考察其業(yè)績表現與我們收益目標的偏離度是否足夠小;二是關注在股市劇烈波動狀況下,它能否創(chuàng)造更低的回撤值與波動性?!币晃凰侥紮C構資產配置部主管指出。但是,若要將ESG指數納入資產配置范疇,要走的路還很長。
上海華證指數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忠向記者透露,不同于以往ESG指數超配銀行金融股,華證-SIIF氣候投融資ESG指數將重點關注新能源升級、電力設備、新能源車、低碳建筑、新材料、碳服務、以及氣候相關金融服務行業(yè)的上市公司。
目前,保險資管機構、私募基金等投資機構已開始嘗試應用這個指數,優(yōu)化自身的ESG投資組合。
“對于不同主題策略的ESG指數,我們都會做一些小規(guī)模的投資測試,檢驗它的投資回報與波動性是否符合預期指標?!鄙鲜鯡SG投資組合主管透露。他們希望通過測試不同主題策略的ESG指數,尋找差異化的超額回報。
ESG指數高度同質化的背后,在于指數信息服務機構不愿“過度冒險”,令眾多ESG指數重倉股高度趨同,即超配銀行股,重倉新能源汽車、電力設備、低碳建筑、新材料等行業(yè)龍頭股。因此,多數ESG指數實際回報往往存在大起大落的特征,比如前些年抱團取暖股大漲,眾多ESG指數的年化平均收益達到25%-30%,但今年抱團股又大幅回調,其回報普遍低于2%。
“由于ESG指數高度趨同,目前我們只能依靠主動投資個股博取更高的ESG投資超額回報,但這令我們投資風險與凈值波動性雙雙增加。”上述ESG投資組合主管說。此外,一些ESG指數為了尋求差異化主題特征,所納入的一些權重股缺乏足夠高的流動性,機構一旦調倉,就會觸發(fā)相關股價較大幅度回調,間接拖累ESG指數配置的投資回報。
劉忠表示,針對這些弊端,華證-SIIF氣候投融資ESG指數做了三方面改進:一是從華證大盤指數成分股里,重點關注新能源升級、電力設備、新能源車、低碳建筑、新材料、碳服務等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有較大貢獻的上市公司;二是剔除ESG風險較高(特別是環(huán)保風險較高)、主營業(yè)務存在損害環(huán)境、氣候問題的上市公司;三是剔除過去1年日均成交額位于樣本空間后20%的上市公司,選擇華證—SIIF氣候投融資水平得分較高的前100只股票,進而構成指數成分股。
“此舉一方面可以解決指數成分股的流動性問題,另一方面能引導資金投向對氣候變化相當友好的企業(yè),實現更可觀的超額回報?!眲⒅冶硎?。自2018年底華證-SIIF氣候投融資ESG指數設立以來,其測試階段的累計收益達到62.21%,年化收益率約在22.7%。
ESG投資熱,驅動著越來越多機構將ESG指數轉化成產品。
截至4月底,中證指數公司已發(fā)行31只基于中證ESG等持續(xù)發(fā)展主題的相關指數產品,資產管理規(guī)模合計達到約511.44億元。
前述國內大型私募機構ESG投資組合主管指出,眾多指數信息服務機構之所以積極推介不同主題策略的ESG指數,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借助機構的投資實踐,持續(xù)優(yōu)化編制方法與權重股比例,進而贏得更多投資機構青睞,實現指數“產品化”。
劉忠坦言,未來將推動華證-SIIF氣候投融資ESG指數的投資應用,希望能形成指數化投資產品,包括指數基金或特定資管產品等。
不過,ESG指數要實現產品化,并非易事。一是在當前上市公司風險事件日益增多的情況下,一旦指數納入這類高風險上市公司遭遇風險,很可能失去資本市場的青睞。
二是機構在投資應用過程中,與指數研制機構往往存在信息不對稱狀況。比如部分私募機構在引入不同主題策略ESG指數時,會根據自身投資風格與風控要求,對指數個別股票權重進行調整,或加入自主研發(fā)的指數增強型策略。但是,私募機構未必會將自己的調整舉措反饋給指數研制機構,導致后者對ESG指數回報與波動性風險可能出現誤判。
“事實上,一個指數要實現產品化,至少需要2-3年時間。”一位私募基金產品部主管告訴記者,期間機構一方面會重點考察ESG指數每一次樣本調整是否準確,能否避開高風險上市公司;另一方面關注樣本調整后的業(yè)績表現是否較以往更出色,從而證明ESG指數策略迭代升級的可靠性。
他透露,目前部分業(yè)績表現長期卓越的ESG指數,已成為很多私募機構、資管機構ESG投資組合的重要底倉之一,這些投資機構大約拿出20%ESG投資組合資金進行配置。
(作者:陳植 編輯:馬春園)